top of page

百年歷史再發展 官商取向鬧分歧 油麻地果欄命運待決

有超過一個世紀歷史的油麻地果欄,又再成為舊區重建的話題。最新一份行政長官《施政報告》重提推展「活化果欄」的計劃,並首次提到會考慮由市建局在油旺地區進行的「整體規劃概念研究」。有區議員批評:「用活化去形容果欄已經落伍,現在反而是環境改變,將果欄發展成旅遊景點,配合旅遊業發展。」 「果欄已經很活,不需要活化。」業界認為,果欄沒有必要「重置」,反而需要進一步發展,將來有條件成為國際水果展銷中心。政府多年來欲「重置」果欄不成,今次會否「留屋不留人」,要果欄搬走?業界不捨之餘,認為沒有其它地區願意接收,更沒有理由將果欄打散。

疫情之下,位於油麻地的果欄依舊繁華。日間,這裏是一個鮮果零售市場,果欄內的大街小巷,都迫滿專程到來的市民,購買在超市、街市都買不到的高檔生果。到晚上11時開始,則換上數以百計的業者、搬運工人、買手和零售顧客在果欄內外忙碌穿梭。

一車車生果由貨車運到,卸貨後隨即叫賣。凌晨過後氣氛高漲,有部分商販將貨物放在果欄對出的窩打老道,此一景像,百年如一日。到了清晨6時左右,商販卻又能奇蹟般地將馬路「還原」,窩打老道又再成為區內重要的交通要道。

張志祥:果欄不需要「活化」

佔地約1.4萬平方米的油麻地果欄,建於1913年,至今已有108年歷史,經歷了13名港督及4名特首,見證香港的風風雨雨高低起跌。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去年《施政報告》中,再次提出推展「活化果欄」計劃,提出要將果欄變成國際旅遊景點。

「其實我覺得特首用字用得不對,果欄已經很活了,不是嗎?」九龍果菜同業商會理事長張志祥,在果欄打滾大半生,他說政府每每提到「活化」,就是將有保育價值的古舊建築變成商場和餐廳,但果欄不需要這樣,果欄需要的,是如何向前發展。

具先天優勢變身國際水果樞紐

凌晨時分的果欄做回批發水果的「本業」。

凌晨時分的果欄做回批發水果的「本業」。

「如果是我們建議的話,會提議在現有地方,建一幢新的建築物,地面用作營運,地庫可以建一個上落貨區,下面甚至可以建一個停車場,但我們是很希望在新的建築物之中,有一層可以用作展銷場地,用來進行一些世界性的水果展銷。」張志祥認為,說到生果,香港果欄絕對是個國際性市場。

「果欄是個很特別的地方,因為香港本身沒有種植,也沒有保護主義,合乎食用的水果都可以進口,世界各地商家可以來香港推介水果,目的是要輸入大陸;而大陸方面亦有一些水果想推出去到世界各國,所以香港有這方面的優勢。」張志祥建議政府這樣做,並非單單為了果欄業者的私利,因為首先得益的應該是酒店、餐飲和其他消費行業,而水果業亦會因而得益。

果欄早已成為著名旅遊景點

凌晨時分的果欄,也有不少市民來到「團購」。

凌晨時分的果欄,也有不少市民來到「團購」。

林鄭月娥希望將果欄規劃成一個國際遊景點,吸引外國遊客到果欄參觀,讓遊客了解香港民生。張志祥認為果欄早已是旅遊景點,更是香港人的打卡勝地:「有人走來影結婚相,又有模來影寫真,學校又會帶學生來考察。甚至是外國生果商,也專程晚上來了解果欄的運作,他們見到也會嘖嘖稱奇。」

張志祥表示,現時晚上的果欄已經有很多遊客:「每晚11點在窩打老道的行人天橋上面,你可以影相影落去果欄,欣賞果欄夜景。」張志祥認為果欄現已極具國際性:「任何一個國家,都不可能見到全世界的水果,但香港就可以,哪個國家的水果都見到。」

民政事務總署進行問卷諮詢

林鄭月娥在《施政報告》中,表示要推展活化油麻地果欄計劃,當中會考慮市區重建局正進行的「油旺地區研究」所提出的,涵蓋更大範圍的「整體規劃概念」。市建局則說,會協助民政事務總署,對活化油麻地果欄進行可行性研究。

其實這個研究早在2019年4月已經展開,有關方面已經向300名果欄從業人員,以及附近約9,000戶居民進行問卷諮詢,並已完成資料分析,向民政事務總署提交了報告,用以擬定短、中、長期的活化果欄方案。

民政事務總署進行問卷諮詢

傳說算盤計數快過電子計
數機,在果欄就仍有人以
算盤計數做生意。

傳說算盤計數快過電子計 數機,在果欄就仍有人以 算盤計數做生意。

林鄭月娥在《施政報告》中,表示要推展活化油麻地果欄計劃,當中會考慮市區重建局正進行的「油旺地區研究」所提出的,涵蓋更大範圍的「整體規劃概念」。市建局則說,會協助民政事務總署,對活化油麻地果欄進行可行性研究。

其實這個研究早在2019年4月已經展開,有關方面已經向300名果欄從業人員,以及附近約9,000戶居民進行問卷諮詢,並已完成資料分析,向民政事務總署提交了報告,用以擬定短、中、長期的活化果欄方案。

9成受訪者認同果欄屬集體回憶

繁盛的果欄或有搬走的一日。

繁盛的果欄或有搬走的一日。

事實上,油尖旺區議會轄下的關注油麻地果欄工作小組,早在2018年已委託樹仁大學「企業及社會發展研究中心」,就原址保留或搬遷果欄進行研究,共對460名油尖旺居民、40名其他地區居民,以及92名果欄商販和從業員進行問卷訪問,發現9成受訪者認同果欄具有深厚歷史,是港人集體回憶;超過8成受訪者認為果欄具有獨特的行業文化價值;但同時亦有7成多被訪者,認為果欄造成了衞生、消防安全和噪音問題。

研究中心歸納各方意見後,建議可興建一幢新型大樓,提供室內上落貨及倉儲管理設施,並將渡船街天橋底的空地租予果商作倉儲用途。研究還建議,在果欄原址興建地下城,將果欄運作遷至地底,地面則保留被評定為二級歷史建築的部分。

特首其實早已開口要將果欄發展成旅遊景點,但在去年底《施政報告》中又提到要考慮市建局正進行的「油旺地區研究」所提出的「涵蓋更大範圍的整體規劃概念」,但未有言明是否與之前的研究結果有關。

許德亮: 市建局是否應先定立目標?

許德亮批評,市建局現時對果欄的發展沒有理念和目標。

許德亮批評,市建局現時對果欄的發展沒有理念和目標。

油尖旺區議員許德亮說,經過多年研究後,目前政府是傾向於在市建局推行的更大型「油旺研究」中,將果欄活化問題一併研究:「據我所知,(市建局)研究仍在起步階段。我要問他們,市建局是有否應該先定立一個目標,再諮詢市民是否接受?」許德亮批評,市建局現時對果欄的發展其實沒有理念,也沒有目標:「你用活化去形容果欄已經落伍,現在反而是環境改變了,要將果欄發展成旅遊景點配合旅遊業發展。」

許德亮同意果欄可以發展成為旅遊景點,但需要一幢新大樓作銷售中心,吸引旅客到來。另外,他又認為現時就要考慮區內配套如何配合;以及如何解決長期困擾居民的交通、衞生和噪音問題:「如果是單單只問一些意見而沒有方向,相信果欄問題又會無了期拖下去。」

搬遷問題 1969年開始考慮

稱為「 大館」的舊中區警署。﹙政府新聞處﹚

稱為「 大館」的舊中區警署。﹙政府新聞處﹚

市建局研究的最終結果,目前無人知曉,但事實上早於港英政府年代,行政局(行政會議前身)自1969年開始已提出搬遷果欄,往後三份審計署的審計報告,都批評政府落實重置果欄工作進展不彰。當時政府曾先後考慮將果欄遷往長沙灣、葵涌和青衣,但有商販表達出強烈反對意見,歷任政府為此寸步難行。

如今時移世易,果欄成為港人「集體回憶」的同時,特首又要將果欄「活化」列入市建局「油旺研究」範圍。一旦研究主張留樓不留人,建議將果欄搬走,將原有建築物像尖沙咀水警總部、美利樓和舊中區警署(大館)般「活化」成其他用途,也並非不可能。

最終命運交給市民決定

「我覺得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,現在香港還有甚麼地方,可以容納得到我們呢?」不論果欄搬到甚麼地方,張志祥預料都會有反對聲音:「果欄建築物有一百零幾年,以前是賣果菜、雞、鵝、魚,有四大行業。」他解釋,當時果欄周邊居住的都是這四大行業的人,所以和社區沒有多少磨擦,但隨着社會變遷,不同的人遷入這一帶居住,於是便產生了一些社區問題。

如果到了最後,政府還是要求果欄搬遷,果欄商販又會不會接受?張志祥說,這要看政府拋出甚麼方案,以及新地點在哪裏:「目前果欄還是有可改善空間,但政府又如何配合呢?世界上超過100年還在運作中的批發市場,果欄恐怕是在前5名之內,政府沒有理由硬要將果欄打散。

張志祥承認,私人情感上他對果欄有留戀,不想搬。過百年的歷史,不希望就這樣抹殺掉:「這可能是滲入了我自己的個人感受,所以不希望搬走,但最後還是要交番畀市民去決定。」

1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