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首林鄭月娥將於10月6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,這也是本港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份施政報告,備受各界關注。《龍週》記者就此訪問了四位來自九龍不同地區的社區工作者,從地區層面剖析普羅大眾對這份施政報告的期望和建議。
深水埗:落重墨「告別劏房」
深水埗是全港最多劏房的地區之一,在區內當了十多年區議員的劉佩玉一直關注這個問題,「我所在的地區,所有的唐樓幾乎都變成了劏房,大致上一個單位劏成五、六個,甚至是十個,這都很常見。」
劉佩玉與《龍週》記者談起對今年施政報告的期望時,提到房屋問題是重中之重,包括處理劏房、籠屋等問題,「劏房住的都是基層市民,捱貴租,居住空間小,環境惡劣,存在治安等問題。很多輪候了七、八年都未上到公屋,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。」
在劉佩玉接收到的求助個案中,有七、八成都是希望加快上公屋,反映市民對住屋需求的殷切。
在不久前,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一個研討會上亦提到,當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時,期盼那時的香港能極大地改善住房問題,告別劏房及籠屋。劉佩玉認為,完善選舉制度後,香港首份施政報告值得期待,期望落重墨「告別劏房」。
在住屋方面,深水埗亦是過渡性房屋的先行者。據劉佩玉介紹,區內最少有三個過渡性房屋項目,分佈南昌街、欽州街和興華街,「可惜項目規模較小,一推出就很多人申請,僧多粥少,根本供不應求。」她期望施政報告再推出多一些過渡性房屋,在短期內紓緩市民的居住問題。長遠而言,覓地增建房屋,才是解決住屋問題的根本。
▲住屋問題受關注
油尖旺:空置賓館可做臨時房屋
油尖旺區其中一個特色是賓館林立,但在疫情下,訪港旅客急挫。油尖旺區議員許德亮對《龍週》記者說,住屋必然是市民最關心的議題,大家都期待施政報告有所回應。他結合當前的情況,也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──空置賓館可做臨時房屋。
許德亮介紹,油尖旺區是全港最少公屋的地區,很多人住不起房,所以露宿者亦較多。居住問題在區內尤其突顯。
作為傳統商業區,許德亮認為仍有不少方法可解決區內的居住問題。據他觀察,區內有一些空置的用地,例如舊學校、洗衣街的空地等,可多建公屋,只有加快興建公屋、改善公屋環境,才能使劏房、籠屋「清零」。短期而言,由於沒旅客,很多賓館可做臨時房屋,或作為輪候公屋人士的「中轉屋」。 談到區內的露宿者問題,許德亮認為政府應增加無家可歸者的臨時居所。露宿者問題不單是影響市容,很多時亦牽涉到吸毒等社會問題,這亦浪費社會福利方面的資源。
「在內地,我從沒見過露宿者,為何香港不能?」許德亮認為,香港有必要強硬立法禁止露宿,但這需要有配套,讓露宿者可入住臨時居所。
▲住屋問題受關注
黃大仙:希望有一個醫院急症室
完善選舉制度後,東九龍居民委員會主席何漢文對新一份施政報告充滿期望。住屋問題無疑是本港當前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,但何漢文與《龍週》記者對談時,第一個提到的議題卻是:黃大仙民居希望有一個醫院急症室。
在黃大仙區深耕多年,何漢文對區內的情況十分了解。他以地區工作者的身份告訴記者,黃大仙是全港唯一沒有急症室的地區,這亦是區內十多年來的地區議題,反映居民的需求。
「黃大仙老年人口較多,對急症室的需求自然大。」在聖母醫院重建時,何漢文曾向政府建議加建急症室,但由於不太適宜而沒有採納。對於啟德新急症醫院的興建,他指其周邊有發展,這亦會取代伊利沙伯醫院,所以即使啟德新急症醫院落成,和之前的分別不大。
此外,黃大仙的貧窮人口亦較多。多年來,除了長者醫療券,何漢文亦倡議兒童醫療券。「每年財政預算案和施政報告,我們會提意見,這意見已提了5年。」
談到解決住屋問題,何漢文認為覓地建屋是唯一途徑。除了填海外,他指黃大仙區內有一些山邊緣化帶的地,可用來建屋。「這些地很靠近地鐵站,配套不錯,但過去有一些持份者反對,理由是影響景觀或擔心當區人口密度過高。」何漢文則認為,這些配套完善的土地,很適合建屋,以紓緩當前住屋的困境。
▲安老、醫療等問題受關注
觀塘:冀跟進東九龍鐵路線
談到施政報告的期望,觀塘區議會主席柯創盛與《龍週》記者對談時特別提到東九龍鐵路線仍然「生死未卜」,未知是什麼情況,但新發展區人口持續上升,希望特首在施政報告中會作出一些跟進和處理。
觀塘是以公屋為主的社區,區內亦有不少大型私人屋苑。作為長期關注房屋問題的立去會議員和觀塘區議員,柯創盛指觀塘區的重建已到收成期,目前關注的是交通配套問題。
「可以見到,安達臣發展,對社區帶來交通的問題,擠塞,泊車位不足。」柯創盛說,可以預見觀塘已沒太大發展的地盤,現在要完善區內交通配套。他期望東九龍線盡快落實,商貿區的轉型,如何與啟德連接,這亦是居民的期盼。
此外,觀塘是全港十八區貧窮人口最多的地區。因此,柯創盛亦聚焦施政報告如何增加就業機會及安老等問題,「在可見將來,人口老化問題仍會持續,所以政府應做多一些安老配套。」
柯創盛說,市民都很關心醫療問題,希望政府加快十年醫院發展計劃。教育方面,他希望加強國情教育,讓年輕人更加了解國家「十四五」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,抓住發展的機遇。
建跨境鐵路接駁前海?
有本地報章引述消息指,林鄭月娥將在今年的施政報告建議為洪水橋接駁前海的鐵路,展開可行性研究。有關鐵路將設4個車站,洪水橋站將成轉車站,但具體路線待定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隨後在一個電台節目回應有關報道時亦指,政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提出在洪水橋一帶,興建連接香港與前海的跨境鐵路。
陳茂波表示,早年政府曾經研究「港深西部快速軌道」,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和深圳寶安國際機場,最終認為不符經濟效益而擱置。現時的「前海方案」出爐,加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迅速,客觀環境及經濟展望都有轉變,鐵路的承載量大、環保和快捷,投資價值提升,值得考慮,洪水橋新發展區有預留空間興建跨境鐵路。
許德亮對《龍週》記者表示,很早前已聽聞連接香港與前海的跨境鐵路方案。他認為這不單提供香港發展的空間,亦有助解決本港住屋等問題,但要做好配套,例如交通費,若車資太高,則會影響流動性。
何漢文亦指,要吸引香港年輕人和港企到大灣區發展,交通建設是必需,「如果上班能即日來回,是很大的吸引力。」
ความคิดเห็น